返回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1370】更懂更怕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國協心血管內科的醫生我是不認得的,隻認識國陟的。我同事有外科的,和他們國協心外科有交流。你要是不放心,我幫你聯絡下國協的心外科醫生過去看看。」徐醫生這話透露出國內大醫院派醫生出去學習心血管介入技術選的也是國陟而不是國協,現在是收到患者請求為對方考慮。

病人朋友打這個電話目的正是這個,連聲感謝:「麻煩您了,徐醫生。」

「不客氣。問題他這個情況以後肯定要按時做複查,不能再這樣子下去了。醫生冇有辦法一直給他裝支架的,支架裝多了不好。」

「是,是,老張他以後絕對不敢的了。」

總算聽著嘟一聲,電話線斷了。幾位同學閃入手術室門裡。和手術室一樣,這裡的佈局有限製區(無菌區)半限製區(清潔區)和非限製區(汙染區)。進入限製區和半限製區之前要先換鞋更衣。

管理介入手術室的護士瞧見他們幾個醫學生,喊話:「先進去更衣室換衣服和鞋子。哪個要進去手術室做手術的?進去機房的要穿鉛衣。」

介入手術間和普通手術間一個巨大的區別,恐怕是這個了,會分造影機房和控製室,兩者隔著扇玻璃。這麵玻璃不是普通的玻璃,是鉛玻璃,防輻射用的。

造影機房屬於無菌區,是醫生做手術的地方了,此時內部有x光輻射,醫生一定要穿上鉛服。去到控製室是半限製區,可以不穿鉛服,控製室是係統控製的地方。這裡設置玻璃有利於控製室人員透過玻璃觀看造影機房裡的醫生操作,有事可以溝通。一般來說,上級醫生和帶教老師均會站在控製室裡頭指揮下級醫生操作。不像普通手術間老師可以直接站在學生身邊指導。

即使是手術室護士,在醫生不需要護士時,也會儘可能避免進入造影機房。

介入手術一般是局麻,除非病人情況特殊,否則不需用到麻醉醫生。麻醉醫生不下來的。

歸之是,大家對電離輻射是很懼怕的。尤其是懂得醫學知識的醫護人員更怕。

不像患者進去手術間一個小時出來收到的輻射量屬於安全範圍內。醫務人員每天做好幾台手術,長年累月累計下來接受到的電離輻射量可以說是很傷身體的。所以,仁心的醫院會讓結婚生了孩子的醫務人員進介入室工作,未結婚未生孩子的先調離,男女一樣。

對這樣的安排,護士組比較好調整。醫生比較難了。醫生的話,不少是即將從事這一行業的年輕醫生,不可能說因此不進去學。學習需要實操需要練手,手術是熟能生巧。

現在據說在造影機房裡頭站著兩名男醫生,一名年紀比較大有孩子了可以少些顧慮。另一名是顯而易見的年輕人,要學習,顧不上輻射。

進去醫務人員的更衣室,來過的潘世華給幾位同學指著:「那是鉛服,很重很重的,你們可以拿一下試試。」

-->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